第九章 濟世主歸天
主夜夢、太陽放出一線、來着左股、而變爲火、終夜成人
字形、翌朝視之、果有一紫黑暈、經三日不消、心知其不
祥、乃告于 天主、乞寢降話之命。
十二月九日、 大神師告於 主曰、今年獻歲時、情願
陪過也、 主曰君言雖出於懇摯、不必如是淹留也、
師再三敦請、 主愈堅意使去、 師遂不得已告退。
翌日有一門徒、自府來告曰、聞有朝廷逮捕之令、禍將
不測、請先生冀圖預免、 主笑曰道運在天、禍福有命、
適來適去、我已稔知、只是順受而已。
鳴 其夜明燭危坐、若有所俟焉、俄而宣傳官鄭龜鎔下來、 行至永川郡、邏隷目之以僞學人、辭甚不恭、 主所騎 甲子 主被逮後幾日、營校獄牢五十餘人、帀繞 海月師所 師遂安步徐行、披圍而出、亦無有知者、 師遂潛入城、 二月二十九日、巡使具由啓聞于朝、以妖言惑民、案法 外史氏曰、聖人之未生也、道在於天、聖人之旣生也、 越三日、巡使特宥有主之長子世貞、使之出埋屍體、世貞 留宿、因得淨室、移安靈櫬。
是日雙虹亘淵、彩雲繞屋、遺體微有溫氣、全無劍痕、紅 侍天敎宗繹史第一編
世道、普濟苦海沈淪之衆生、使之背暗投明、去惡就
善、扶危爲安、轉禍爲福、誠萬知萬能俱備之無上神
力、而哀此世人、但知爲龍潭崔先生、不知爲 濟世
主、以 主之預言神明、或稱以崔卜術、
侍天誦呪、或指爲西學、以其開放二婢、一爲子婦、一
爲養女、謂之乖倫悖常、以百五念珠呪符療病、謂之
左道亂正、扶乩降訣、與上帝問答、謂之妖言惑衆、以
入道祭天、謂之罪涉僭上、以每事告天、謂之慢侮上
天、除門徒信仰者外、六親視若仇讐、擧世斥若寇賊、
語云人衆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以 主之至仁至慈
之聖靈、亦不能感化群迷、消弭衆謗、竟遭碪鑕之厄、
然且樂天知命、從容就義、曾不欣戚於其間、如非大
聖人之自成正覺、其孰能與於此哉、人衆雖曰勝天、
而天定勝人、當拭目以竢。
率慶州官軍數百人、包圍龍潭洞口、逮捕甚急、 主長
子世貞及門徒、同時被繫者凡數十人。
馬蹄忽粘地不動、隷輩懼而乞恕、於是馬蹄乃展、時各
地敎人、聞 主之被逮、轉相通知、要爲拜餞、一時會集
於鳥嶺者數千人、宣傳官聞此奇、遂改從忠淸道報恩
作路、至京畿道果川郡、聞李朝哲廟昇遐、雖在縲絏之
中、哀痛不已、居數日、宣傳官復傳 勅令曰、慶州東學
魁首崔某、還囚于本道監營、取招啓聞、於是自果川復
路至鳥嶺、門徒數百人、迎候於路次、飮泣咨歎、是月二
十九日、至留谷餞歲。
憲淳、以尙州牧使趙永和、知禮縣監鄭夔和、山淸縣監
李沂在、差明査官、使栲訊、時適暴雨大至、未卽審問、飭
令仵作嚴禁門徒之伺候者。
居之室、索之急、 師整衣冠晏坐心念、諸校牢皆不能
見。
百方周旋、使玄風人郭德元、扮作家奴、僅得朝夕傳餐、
二十日巡使徐憲淳、始開法庭于宣化堂、問曰汝何招
朋挈儔、濁亂風俗乎、 主正色厲聲曰、心主爲善、言主
爲德、期以善德敎人、有何濁亂風俗乎、捐此一軀、永侍
斯道、救拯昏墊之生靈、固所甘心也、憲淳默然良久、更
命監獄、具啓以聞、後十日開庭再審、纔下數杖、忽有聲
轟殷如雷、屋宇震動、左右莫不失色、巡使亦大驚、遂命
停刑還囚、 主雖在桁楊之中、備嘗苦楚、只信天命、益
勵心神、少無恇怯之色、期欲保傳斯道、自書(燈明水上
無嫌隙、柱似枯形力有餘)一句詩、及高飛遠走四字、捲
作一絛紙繩、揷入於煙管中、暗付於 海月師、師折視
會其意、乃隨機應變、傳道布德之密敎也、遂乃仰天長
吁、理裝與金春發俱、轉至江原道太白山下。
定罪、遂遇害于大邱府峨嵋山下天地昏霪、雲日慘淡、
時 主降生四十一年三月十日也。
道在於聖人、聖人之旣去也、道在於經、今我 濟世
主以无極眞詮創道之大聖、代天以降、以之行道、則
卽行道之天也、配天以歸、使之布德、則亦布德之天
也、不幸道運晦塞、人心決裂、遽罹金木之禍、然道家
有劍解水解之化、而非眞化也、釋氏有茶毗攀樹之
寂、而非眞寂也、 主之降也、龜尾山三日震鳴、 主
之歸也、雙虹亘淵、五雲繞屋、其一氣之感應、與天爲
一而無去無來矣、其將建天地、質鬼神、徵百世、而爲
第一敎祖者、亶其然乎。
與門徒金敬叔、金敬弼、鄭用瑞、郭德元、林益瑞、全德元
等、同收 主之遺體、轝向慶州故壠、至慈仁縣西、後淵
店、店主慷慨揮淚、懇請停輀。
線環繞、異香襲人、若將回甦、門徒等俯伏禱天、 如是
者凡三日、虹消雲散、面部倏變、遂含斂發行、門徒等慮
其禍及、皆中路拜歸、惟 主之長侄世祚、自中路陪行、
至 主之養女壻鄭蔚山
厝于柯亭故里龜尾山下龍潭前麓橋谷田壠之上。
主之長子世貞、流寓於江原道、被捉於襄陽郡、竟杖斃、
次子世淸因病死、 主之嗣續只有三箇幼媳而已。
門徒之同時被逮者或仍囚而瘐於獄中、或遠竄而永
眠於匪所、擧皆規避東學之目、改呪文、變敎名、其說多
端、難得要領、惟 海月師獨得其宗、儼然爲侍天敎第
二敎祖也。